微故事+閱讀分享: 初老,然後呢?(米果的老青春‧幸福論)

微故事+閱讀分享: 初老,然後呢?(米果的老青春‧幸福論)





(老林)在牛頭角唐樓的陽台抽煙,煙霧與大排檔的霧氣糾纏不清。剛讀完一本談老去的書,封面上印著 "老了才懂" 四字,像句諷刺的判詞。他四十八歲,眼角明顯有紋,五年前已開始焦慮,彷彿書中每一句都在照鏡。


書裡說,老花眼、細紋、體力衰退,都是自然定律,與其抗拒,不如學會與之共處。老林點頭,覺得深刻。但翻到某頁,作者抱怨年輕人不懂珍惜,又暗自去打玻尿酸,他忍不住笑出聲,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既說接受,又想逆轉,極像老林自己:嘴上說不在乎年齡,卻偷偷訂購抗皺精華。


他想起昨日七折食肆,排隊整整九十分鐘,年輕店員眼神輕蔑。那一刻,他忽然明白書中所言 "對集點活動沒興趣" 不是清高,而是體力與尊嚴的妥協。他不再追求週年慶的瘋狂折扣,不是不想,是站不住。


書中亦提及,中年後的幸福,是能素顏出門,不必掩飾。老林望向鏡中,皺紋確實多了,但眼神卻比三十歲時沉靜。他曾怕老,怕失去吸引力,怕被世界遺忘。如今他明白,老去不是退場,而是換一種活法,不必事事解釋,不必取悅所有人,連對那本書的矛盾之處,也能一笑置之。


煙盡,霧散。他把書放在茶几上,封底寫著:"與自己和平共處,一同老去。" 他不再糾結書中邏輯是否嚴密,因為人生本就不必處處自洽。老,原來是一場值得期待的冒險。


微故事完!


書名: 初老,然後呢? (米果的老青春‧幸福論)

作者:米果

出版社:大田

出版日期:2016年

語言:繁體中文

書本分類:自我成長


三大章節逐一看


1. 初老症狀的自我剖析:以58條(初老跡象)幽默揭示中年身體機能衰退、心理轉變及生活模式調整。

2. 中年生活的反思與掙扎:聚焦工作、健康、家庭角色轉變的現實困境與心態調整。

3. 老年生活的豁達與智慧:從容面對衰老、病痛與死亡,強調心態年輕化與人生重心的轉移。


內容

1. 初老跡象的細膩觀察(第一章)

身體警訊:如白髮增生、關節疼痛、熬夜後恢復力下降等生理變化,反映身體機能不可逆的衰退。

心理轉變:對流行文化疏離(如不認識當紅偶像)、對社交場合疲憊(厭倦冗長會議),突顯世代價值觀的衝突。

生活模式調整:開始注重養生(如補充維他命)、偏好傳統市場而非夜市,展現生活重心從(追求刺激)轉向(維持穩定)。


2. 中年健康的警世寓言(第二章)  

*(爆肝文化)的反思:批判現代職場過度透支健康,呼籲讀者正視(前中年期)的健康管理,避免(五十肩)(膝蓋退化)等老年疾病提前報到。

*(美魔女)與(抗老焦慮)的解構:諷刺社會對女性外貌的苛刻標準,強調(接受衰老)比(假裝年輕)更為重要。

*工作與健康的平衡:以日本小說《55歲開始的Hello Life》為例,討論中年轉職困境與退休規劃。


3. 老年生活的解脫與自由(第三章)  

*幸福定義的轉移:從(追求事業成就)轉向(珍惜日常小確幸)(如獨處散步、閱讀),呼應川本三郎的(理想幸福一日)理念。

*生死觀的豁達:以佐野洋子《無用的日子》為例,鼓勵讀者跳脫(成功人生)的框架,擁抱(無用但快樂)的生活。

*老年時尚的再定義:打破(老人應低調沉穩)的刻板印象,提倡無論年齡皆可選擇時髦穿搭,展現對個體自主性的尊重。





作者: 米果


這位從古都台南走出的筆耕者,如今棲身於台北盆地的邊陲。她以文字為生,遊走於小說、隨筆、雜文之間,是個名符其實的網路成癮者。米果鍾情於棒球與日式推理,對好萊塢大片和韓流劇集則敬謝不敏。她生性不喜拋頭露面,最怕被邀約至公開場合演講,更害怕走在街上被人認出。對她而言,最大的樂趣莫過於穿梭在傳統市場與超級市場之間,將自己餵飽視為當前最重要的人生目標。


米果的文字犀利且富含觀點,曾以一篇回應衛生署長的文章,引發數十萬網友的共鳴。其撰寫的《日本8.9震災教我們的事》,更在網路上被瘋狂轉載,點閱率直逼百萬。而那篇出現在偶像劇《我可能不會愛你》中的(初老跡象58條),更讓她一躍成為話題人物。


在文學獎項方面,米果亦是常勝軍,曾榮獲府城文學獎小說類首獎、時報文學獎小說類評審獎、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類二獎等多項殊榮。其作品亦多次入圍皇冠百萬小說獎決選。


繪者恩佐:


(恩佐)是他的筆名,靈感源自天使的英文發音,用以感謝生命中曾經幫助過他的人們。


高中時期,恩佐曾夢想成為一位漫畫家,但此後幾乎停止了繪畫創作。大學時期,他選擇了新聞系,卻從未考慮過從事記者工作。畢業後,他選擇在書店工作,同時進行創作並投稿。如今,他已是一位全職作家。


恩佐的作品曾榮獲誠品、金石堂最佳圖文書,以及金鼎獎年度最佳圖畫書等獎項肯定。


他的作品不僅在台灣廣受歡迎,更已授權翻譯至泰國、德國、韓國、中國等地,在國際間亦享有盛名。



全篇文章完!


記得: 我的分享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,但請記得,不管是健康資訊,書籍的分享,都是參考。每個人都不同,身體結構,思想價值,接受能力都不一樣的,更不要弄得神化。最想的是,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讓身心都感到舒適。


寫作日期:2025年10月2日 

完成時間 : 13:57pm

文. 東加豆


我除了寫微故事和閱讀分享,還製作有聲書,希望我們能互相認識。

喜歡我的文章嗎?盼得到您的支持、點讚,或分享我的文章,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。

https://tonkabean.me/支持與鼓勵/

關於我:https://tonkabean.me/


其它閱讀分享:

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/Q29sbGVjdGlvbjozODU


我的故事選集

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微故事+閱讀分享: 有恨意但不離婚的妻子們 (東加豆)

微故事+閱讀分享: 呼吸,為了療癒:全新的呼吸科學與醫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