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故事+閱讀分享: 不吃的人們:不可思議!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(東加豆)
微故事+閱讀分享: 不吃的人們:不可思議!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(東加豆)
不吃狂想曲
十力卜,人如其名,很大力。喜歡他的人會這樣稱讚他,不喜歡他的人會說:"只得一氣牛力!。" 十力卜最大的致命缺點:貪吃。他嗜好港式點心,尤其鍾愛(山竹牛肉),一日不吃,便覺渾身不對勁。這日,他翻箱倒櫃,整理十年未曾動過的書櫃,赫然發現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:《不吃的人們:不可思議!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》。
這本書,對十力卜而言,猶如武林秘笈,神聖不可侵犯。他視之為(人生秘笈),十年來,只敢遠觀,不敢褻玩焉。今日,一時興起,他決定揭開這本(秘笈)的真面目。
書頁泛黃,字跡依稀,彷彿訴說著歲月的滄桑。十力卜細細研讀,從普拉納能量到甲田曲線,從斷食到不食,從β波到δ波,他看得津津有味,卻也越來越困惑。書中所述,簡直是顛覆了他對飲食的認知。難道,人真的可以不吃東西而生存?
他想起自己那日日夜夜與山竹牛肉纏綿的歲月,不禁黯然神傷。他想像自己,有朝一日,能像書中所描述的(不食者)一樣,輕盈如燕,靈敏如狐,不再受食物的擺佈,那該是何等快哉!
然而,現實的殘酷卻狠狠地打擊了他。他試圖減少食量,從一日三餐減至兩餐,再減至一餐,每當飢餓感襲來,他便如同經歷一場煉獄。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能像書中那些(現代仙人)一樣,最終擺脫食物的束縛。
轉折點出現在他再次翻閱書籍時,他發現書中並非鼓吹完全不食,而是強調(聆聽身體的聲音)。這句話,如同醍醐灌頂,讓他豁然開朗。他放下對(不食)的執念,開始調整飲食結構,選擇更健康的食物,並注重飲食的節奏。
最終,十力卜並沒有成為(不食者),但他卻成功地減輕了體重,改善了身體狀況,更重要的是,他找到了與食物和諧相處之道。他仍然愛吃山竹牛肉,但不再沉迷其中。
最重要的是,十力卜覺得自己對(不吃)的了解簡直就是皮毛中的皮毛,但三位作者所說的不僅是(不吃),而是一種修行,那(不吃)生活幾乎是他們大半生人,光是書中那(普拉納)呼吸法,已足夠他花一兩年時間練習。
不過,到目前為止《不吃的人們》對十力卜來說,還是抱著(觀望態度)。他認為這些(仙食)的生活方式,要成為一個(仙人)才行,十力卜自問他是一個(凡人)而已。
但事實上,偶爾(斷食)的確讓身體得到休息和舒適,尤其當腸胃小病來的時候。身體的奧妙不在於(吃與不吃),而在於(舒適不舒適),餓不舒適就不要餓,飽不舒適就不要吃。
此時此刻,十力卜正優雅地品嚐著一盅三件的(山竹牛肉)。
微故事完!
書本簡介:
書名:不吃的人們:不可思議!不食生活改變了他們的命運
作者: 秋山佳胤(律師、醫學博士)、森美智代(針灸師)、山田鷹夫(不食實踐者)。
譯者:游韻馨
出版社: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日期:2015年6月
語言:中文繁體
核心主題:探討「不食生活」(完全或極少依賴食物維生)如何改善健康、提升靈性,並解決社會與環境問題。
寫作目的:打破「人必須進食才能生存」的常識框架,提供實踐不食的具體方法與心靈啟發。
核心理論與科學觀點
普拉納(Prana)能量定義:宇宙中的生命能量,可透過呼吸與環境攝取,取代食物營養。
科學佐證:引用氣功師腦波實驗,指出α波(放鬆)、θ波(深度冥想)與δ波(無飢餓感)的腦波變化,證明能量攝取的可能性。
實踐案例:秋山佳胤以普拉納維生後,體力、專注力大幅提升,並減少睡眠需求。
少食與長壽的關聯
動物實驗:靈長類動物減少30%熱量攝取後,壽命延長且老化減緩。
甲田曲線:體重初期下降後回升至穩定狀態,顯示身體能適應低熱量並自我調節。
斷食 vs. 不食
斷食:短期停止進食以排毒或治療疾病,需後續恢復飲食。
不食:長期習慣性減少或停止進食,身心完全適應「無飢餓」狀態,視為終極健康型態。
實踐方法與階段
邁向不食的四階段
β波階段:常態飢餓感,依賴暴飲暴食。
α波階段:偶爾飢餓,開始減少食量(如一日一餐)。
θ波階段:幾乎無飢餓,身心輕盈,直覺敏銳。
δ波階段:完全依賴普拉納,無需進食,意識與宇宙能量合一。
具體步驟
減少餐次:先戒消夜、零食,再逐步省略早餐或午餐。
改變飲食品質:以糙米、蔬果為主,減少動物性蛋白質。
聆聽身體聲音:感受空腹的愉悅感,避免大腦強迫進食。
長期習慣化:目標以10年逐步適應不食,避免急進風險。
輔助運動
西式健康法:金魚運動、背腹運動等輕度活動,促進能量流動。
自然活動:取代劇烈訓練,如散步、園藝等融入日常。
社會與哲學意涵
糧食與環境問題
糧食自給率:全球糧食生產下降,不食可緩解資源分配不均。
經濟轉型:減少餐飲業依賴,推動更環保、健康的生活型態。
心靈解放
脫離框架思考:不食打破「飲食=生存」的制約,讓人專注精神成長。
無條件幸福:森美智代強調,幸福源於內在豐足,而非物質條件。
爭議與反思
科學質疑:長期不食可能導致營養失衡,書中案例多屬個人經驗,缺乏大規模研究支持。
文化差異:東方靈修傳統較易接受能量概念,西方醫學仍以營養學為主導。
結論與啟發
個人層面:不食作為「身體重置」手段,可提升健康與靈性,但需循序漸進並傾聽身體訊號。
社會層面:挑戰現代消費主義,提倡簡約生活,回應生態危機。
未來展望:作者預言「不食者」將成新興族群,推動人類意識進化至更高維度。
繁體中文註:書中強調「心理比生理更重要」,實踐時需保持開放與耐心,避免陷入教條式執著。
作者簡介
秋山佳胤律師:一位在著作權法領域擁有專業資格的律師,同時也擁有另類療法醫學博士學位。其代表著作為《不與人爭的生活方式》。
森美智代院長:森針灸院院長,以其獨特的飲食習慣聞名。自1996年起持續十八年每日僅飲用一杯蔬菜汁,被譽為「現代仙人」,其人生經歷更被改編成電影《不食的時代》。其著作包括《我決定放棄飲食》、《我變得超健康,真的很感謝》、《不吃的生活方式》。
山田鷹夫先生:不食研究會創辦人,曾進行長達三年的斷食實驗,挑戰人體極限,並積極倡導低消耗的生活模式。其著作包括《不食》、《斷眠》等。
譯者簡介
游韻馨譯者:譯者過去也曾有暴飲暴食的習慣,但在先生的建議下,養成「吃到不餓就停」的飲食習慣,並因此逐漸減少食量,感受到更輕鬆自在的生活。這段親身經歷,讓她更深刻體會少食及不食的益處。
記得: 我的分享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,但請記得,不管是健康資訊,書籍的分享,都是參考。每個人都不同,身體結構,思想價值,接受能力都不一樣的,更不要弄得神化。最想的是,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讓身心都感到舒適。
全篇文章完!
寫作日期:2025年4月2日
完成時間 : 13:48pm
文. 東加豆
我除了寫微故事和閱讀分享,還製作有聲書,希望我們能互相認識。
喜歡我的文章嗎?盼得到您的支持、點讚,或分享我的文章,讓我知道創作的路上有你陪伴。
其它閱讀分享:
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/Q29sbGVjdGlvbjozODU
我的故事選集
https://matters.town/@tonkabean/collections
留言
張貼留言